乡愁”带给我们的乡村振兴启示: “乡愁田园综合体”


0 缘起.乡愁初恋

习总书记曾论述过: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理念。

余光中曾在《乡愁》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人民大学的张法教授在《中国文化与悲痛意识》中提到:“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乡愁文化,甚至离家就是思乡。”

对于我们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别离故乡,回望之愁便是乡愁。众多表达“乡愁”情怀的也无不抒发对故乡大自然的眷恋,对童年嬉戏之所的怀恋。可以说“乡愁”是一种美学,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的生活美学,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紧密锣鼓推进的背景下,更是几代人对乡村振兴的诉求!

1 如今.乡愁困境

1)不曾消失的故乡情结。过去,人们迫不及待离开故土,主动抹去故乡印记,希望努力融入新的世界,选择向城里或者说是“异乡”流入,从而加剧了人们“背井离乡”,“寄居他乡”之感。而几千年中国血缘社会的稳定结构,使得以乡村社会为认知方式的精神底色铺就在我们大多数的心灵,造成了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矛盾冲突。

2)城市化侵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城市化,对乡村的侵蚀不断。一直以来乡村城镇化范本是大城市,乡镇自身田园特色被抹去;大城市建设的范本则是国外现代化大都市,城市自身历史文脉变成无足轻重。如今很多地方故乡已永远消失,2000年时中国的村庄约有三百多万个,到2012年则减少到两百多万个。

3)全球化冲击。全球化浪潮下,西方文化文化强势侵袭,唤起中国的文化自信,也使许多中国人产生文化乡愁。

2田园综合体——农业文明的复兴地

2017年,源于阳山的“田园综合体”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具体表述为:“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产业兴旺”的主要载体就是乡村田园综合体。农业文明的发展牵动着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前行,是人类文明的三大基本载体之一,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对农业文明的复兴,田园综合体就是一个绝佳的载体。田园综合体模式不仅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满足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也是为了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田园综合体”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3乡愁文化.田园综合体——盛世乡愁的安放地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实践让城市“乡愁”有了寄托,让农村“振兴”有了出路,其模式归根到底离不开乡愁的回归和重塑。“乡愁田园综合体”依托乡村生活、农耕体验和生态自然条件, 把本土“乡愁”文化中无形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通过特有的活动体验策划, 把人和原乡场所紧密的联系起来, 创造环境和情景让人直观而深刻地感受“乡愁”。强调乡愁文化的田园综合体,是当代人追求故乡田园美好生活向往在乡村的实践,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灵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历代文人墨客的无数诗词歌赋在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生活价值观,田园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向往的休闲空间。

4乡愁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发展——家园红利的再生地

l “山水林田”为基底的生态农业发展

说起故乡总是和她的“山水林田”、农舍和炊烟等景象联想在一起,“山水林田”也是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山水林田”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财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重要的是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农业产业。

l 乡愁旅游

现在的乡村旅游,主要吸引物可归纳如下: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和独特资源等条件的绿色空间为吸引物;乡村农业所衍生出的科普教育为吸引物;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等。它们都算一种乡愁的延伸载体,乡愁田园综合体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应和尊重地域文化的生长,逐渐成为适应现代生活和满足追寻乡愁人们的理想栖息地。“乡愁田园综合体”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背景下,将横跨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中国休闲旅游经济发展两个领域,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5乡愁田园综合体的“乡愁”景观风貌营造

1)“乡愁”的元素提取

“乡愁”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入和传承在使用过的场景景观风貌中,在建设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的过程中, 为了回归“乡愁”,需要使抽象的“乡土情怀”以更具体可感的元素形式来保留和再现。乡愁元素主要包括在四个方面:有形要素、无形要素、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但从田园景观风貌营造的角度出发, 乡愁符号则可侧重以下有形元素的具体表达:

2)乡愁田园综合体的“乡愁”景观风貌营造方法

l 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

在营造“乡愁田园综合体”景观风貌时要充分考虑乡村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等生境条件, 保护原有的动植物资源, 保留本地域的植被景观群落特征。 围绕特色的“山水林田”地貌,强化和延续以地形为主和其它自然要素相结合的自然景观风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终极目标,这也是乡愁田园综合体的景观风貌设计时的重要价值观。

l 保留利用蕴含“乡愁”的有形

“乡愁”符号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村落都有其独特表达形式, 只有通过深度挖掘和总结归纳, 才能真正把抽象的一方水土的“乡愁”情怀通过有形的物质元素和场所空间表达出来。 注入传统文化的有形符号, 使景观风貌不仅有自然田园山水, 更有传统文化传承和能满足人们内心需求, 实现人的价值和富有乡愁的田园活动境域。

l 传承特有的无形素并积极发挥的作用

“乡愁田园综合体”的景观风貌营造需要依托传统文化、乡村生活、农耕文化和随时代变化积累的地域风土民情特色等无形的元素,筑就“乡愁”景观风貌的“魂”。并把人和营建的特定场所紧密的联系起来, 让人在特殊的具有符号性的情景中, 直观而深刻地感受“乡愁”, 理解乡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景观风貌设计中营造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新型城乡综合空间。

6乡愁田园综合体案例

浙江.蓝城农庄小镇

位于浙江·嵊州·施家岙村

项目由农庄,花房,别院,内园和外园构成。

在浙江·施家岙村有一个农庄,名叫“蓝城农庄小镇”。村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的中式宅院。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这里是很多人的理想国,也是一套拥有强烈理想色彩的农庄实验地。

整个项目的主体是一栋500㎡的中式宅院。

从里向外衍生,便是前厅、后院、菜园。

再到大片农田,果林,形成“庭院田园”的四级体系。

蓝城农庄小镇从广袤的春风长乐、春风江南,再到古风淳朴的越剧小镇,它曾以一种事先张扬的宏大叙事,唤起无数中国人的乡愁,它不仅是140㎡的青瓦白墙,也不仅是都市人的心灵原乡。

如今,在阳光下已具体而微。

7结语

“乡愁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抓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方式正处在加速升级的阶段,实现田园综合体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是我国当前和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机遇。“乡愁田园综合体”模式是能够顺应供给侧改革目标和乡村田园精神本质追求而新提出的一种新发展思维,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的孕育发展将带来巨大空间,且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载体,具有重要促进作用。